欢迎来到《广西节能》杂志官网、广西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会官网
S

最新公告: 关于举办2017年“广西中小企业 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循环利用”项 2016-11-07

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减排   > 绿色为底绘新图
绿色为底绘新图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30 16:04      浏览:2211      字体:    

截至20151222日,德保县当年财政收入10.01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33%。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增长12.98%,工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事非经过不知难。2012年起,该县工业支柱——华银铝业公司被环保部通报,生产受到限制;2015年上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全县21家规模以上企业,高峰时段有10家减产、停产……“我们坚持‘生态工业立县’战略,全力发动‘绿色’引擎,最终实现了逆势增长。”县委书记蓝树东说。

 

优化铝产业 打赢翻身仗

德保是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重要示范基地之一,境内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在建成时,创下我国铝工业发展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生产规模最大的氧化铝项目等多个“全国第一”。但是,从投产开始,环保问题就是一道坎。2012年,华银铝业被环保部通报,生产受到限制。

 

老路不能再走,新路在何方?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德保突出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推动铝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才能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找到“等号”。德保县委、县政府与华银铝业公司一起直面现实,协调投入2.2亿元实施锅炉脱硫、脱硝工程,推进赤泥压滤车间技改、洗选厂雨污分流等环保整改工程。

20158月,华银铝业终于通过自治区环保验收。2015年预计可完成氧化铝生产230万吨,实现产值54.5亿元。“我们打赢了一场环保翻身仗。”县长石永超说,由于华银铝环保建设获得环保部好评,自治区还邀请广西有相关产业的县区到德保观摩学习。

同时,该县努力拉长铝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在下游,成功引进总投资14亿元的铝精深加工和铝合金锭加工项目,年产量分别达10万吨和5万吨;在上游,加足马力进口国际市场的铝矿,为华银铝业保障原料。

化废为宝,更为铝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提供了支撑。赤泥是氧化铝生产后的废弃物,德保先后实施了从赤泥中选铁和金属镓提取项目。2015年,又推动华银铝业实施赤泥干堆技改工程,压滤后赤泥含水量从40%降低到25%,实现了赤泥从“泥浆”到“泥粉”的重大改变。此外,县水泥公司投资建设水泥粉磨站,将华银铝业热电厂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

这些项目有机联系在一起,让生态型循环铝产业焕发了生机。

 

发展新产业 “绿色”放首位

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德保继铝、锰产业后重点打造的第三大产业,布局在足荣工业集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00亩,一期工程720亩,目前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德保引进浙江天石集团的食品药品级碳酸钙项目。该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碳酸钙行业国家标准起草组长单位,产品体系获得美国高露洁公司、保洁公司和我国石家庄制药集团等认可。项目建成后,碳酸钙产品附加值将比目前产品提高10倍以上。

 

生产碳酸钙产品,粉尘如何处理?

“在碳酸钙产业上,我们可以实现‘吃干榨尽’。”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福令说,目前园区在建的碳酸钙企业共6家,既有轻钙项目,又有重钙项目,既有基础粉体生产企业,又有粉体二次加工、人造大理石等粉体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无二次污染、无废弃物排放。

该县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生态工业提供保障。2015年引进建设风电场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管道天然气等新能源项目,为县域经济总量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对症助企业 条条收实效

受电力价格过高、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20151-5月,该县10家规模以上企业减产、停产,减少产值约4.86亿元。

该县各级各部门领导深入企业调研,对减停产企业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和分析。

针对企业电价成本高、融资困难、物资运输、环评审批等问题,制定“一企一策”,千方百计解决供电价格高、企业融资难、市场销路窄、行政审批繁等问题,缓解了铁合金等大用电行业企业生产限电影响。

通过电价调整扶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了锰行业企业9.6万吨产能全面复产。“政府协助三次降低锰产业用电价格,才让我们复产达产。”在沁源锰矿加工企业,总经理陈心元说。据介绍,针对锰产业,德保制定出台了专门扶持方案,让企业用电成本下调了0.12/千瓦时。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融资,给企业发展注入活水。德保利用与百色企业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惠企贷”业务,为企业进行担保贷款,并协调县农信社加入“惠企贷”合作银行。2015年辖区内各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29亿元。新贝侬酒厂在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挂牌,德柳锰业公司利用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成功获得首期900万元的P2P融资,企业融资方式取得新突破。

(摘自广西日报   2016-01-02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李荣报 陈仁宝

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6-01/02/content_1218726.htm

 

鹿寨走好循环经济之路

   

18日,在全区节能减排降碳和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鹿寨县介绍了经验。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之一的鹿寨县经济开发区,在近几年来推进园区循环升级改造中,已初步建成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园区。

2013年,该县获得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1.471亿元的补助资金。为确保18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县经开区、发改、财政、科工贸、环保等部门联动配合,推进循环化改造项目按期按质实施。该县邀请广西大学、广西化工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就鹿寨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发展进行把脉,对园区污染物类型、排放量、产业链构建、潜在升级改造能力等进行大量基础数据分析,科学提出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5条循环产业链,完成五大循环化改造主要任务”的总体目标,具体包括“制糖-造纸-酒精”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化工与建材之间的固废利用循环产业链、化工与其他产业耦合的循环产业链、化工主产品与副产品耦合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以及化工产品延伸的循环产业链。完成实施园区内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园区雨水、污水管网及暗渠工程,废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项目工程,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搭建企业和政府的循环经济技术交流平台等工程任务。

 

2015年,该县已完成使用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补助资金7355万元,占总资金的50%。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园区环境的美化亮化,架构起循环化改造的主廊道。

 

   (摘自广西日报 赖建辉 吴宏迅)

 

 

环江循环经济“钱景”美

有句话说“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河池·环江工业园以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走出了一条具有环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以前,我国林业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推动经济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抛弃林产废弃物及加工剩余物2亿多吨,造成恶性循环:一方面用材紧张,一方面浪费惊人。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河池·环江工业园从建园开始,就着手研究和实施循环经济,如今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引进绿色环保新项目,以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等林木三剩物为主要原料,代替原木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使原本被当柴烧掉的林木三剩物“变废为宝”,节约了木材。

 

将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推广开来,在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方面形成多元化、产业化格局,实行节约、综合、循环用材,势必能有效缓解林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林业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可谓是“钱景”与“前景”兼得。

 

(摘自广西日报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