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关于举办2017年“广西中小企业 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循环利用”项 2016-11-07
最新公告: 关于举办2017年“广西中小企业 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循环利用”项 2016-11-07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广西节能》2024年第2期已出版,欢迎查阅。
各位读者朋友们,《广西节能》2024年第1期已出刊,欢迎查阅。
各位读者朋友们好,《广西节能》2023年第4期已出刊,欢迎查阅。
读者朋友们好,《广西节能》2023年第3期已于2023年9月底出刊,欢
(贺州市节能监察中心,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十二五”,贺州工业“技术节能”成效显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有序推进,为工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节能宣传培训不到位等薄弱点。“十三五”,在把好重点行业节能、重点工程节能主引擎的同时,要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扭转“结构节能”负贡献的不利局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节能”效果,筑牢工业节能三足鼎立之势,促进贺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崛起。
[关键词]技术节能 结构节能 管理节能 互联网+ 绿色发展
“十二五”期间,贺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提高了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深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增效工作,促进贺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崛起,现就贺州市工业节能“十二五”现状作简要分析阐述,并提出本人对“十三五”工业节能工作的一些建议。
1 “十二五”工业节能的基本情况
1.1高载能项目落地投产,经济总量和能耗双增
“十一五”末,贺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仅为48.37万吨标准煤。“十二五”,随着日产水泥熟料45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及两台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相继建成投产,拉动了贺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经济总量,也带来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增加值能耗一路飚升。“十二五”前三年,贺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79.16、133.18、273.19(单位: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同比上升37.78%、47.73%、75.69%;后两年,通过狠抓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遏制了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加之受国家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29.17、194.37(单位: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也分别同比下降20.99%、20.14%。
1.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贺州市提前一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水泥66.4万吨、铁合金1.3万吨、造纸3.4万吨的目标任务。二是推进碳酸钙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发展转变。“十二五”末,贺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十一五”末净增81家,其中碳酸钙产业占46家,占比达57%;碳酸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5.5亿元增至2015年的79.9亿元,增幅达1353%。2015年,贺州市编制了《贺州市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组建了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完成了《人造石(岗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工作,成立了广西碳酸钙行业协会,开展了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了“人造大理石微波固化实验样机”“钙基非金属矿高效清洁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切实推动了碳酸钙产业的创新发展。
1.3技术改造成绩斐然,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1.3.1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开展技术节能。
重点用能企业把节能工作与企业的壮大发展紧密联系,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重点开展的项目有: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汽封间隙优化调整、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项目、华润水泥(富川)有限公司“立磨循环风机变频调速改造”项目、贺州市桂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压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项目等。据测算,项目实施后,3家企业年节约标煤4万多吨。
1.3.2开展电机能效提升及燃煤小锅炉改造。
按照《贺州市电机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三年来,贺州市年耗电量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企业通过淘汰低效电机、更换高效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变极调速、相控调压、功率因数补偿以及电机与拖动设备、运行工况匹配技术对风机、压缩机、泵等设备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方式,完成电机能效提升约6万千瓦,实现年节约标煤约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同时,为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升空气环境质量,贺州市从设备升级改造、更换高效锅炉、替换成清洁能源、加强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方面着手,2015年完成了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的升级改造,总容量达34蒸吨。改造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2.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60吨、氮氧化物350吨。
1.3.3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十二五”,贺州市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近40家,据初步统计,审核后,企业共节约标煤约5万吨、节水约45万吨,减少粉尘产生及排放量约13000吨、氮氧化物约2000吨。此外,华润水泥、平桂飞碟、桂东电子等一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进行电改袋收尘器改造、增设脱硫脱硝设施、加装除尘设备、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设备工艺和技术升级改造等,切实减少扬尘和废气排放,为治理大气污染做出了贡献。
1.3.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生态化改造持续推进。
在水泥、林板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专项推进行动,企业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降低了能耗物耗,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3家被认定为自治区循环经济先进企业;碳酸钙产业已初步构建“石材荒料开采——板材及工艺品加工——石材废料回收加工粉体——合成人造石材——新材料(涂料、纸业、建材)”循环产业链;此外,稀土、铝电子、林产行业均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园区生态化改造方面,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012年8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3年被认定国家循环教育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区以电力、建材、啤酒核心项目为主的循环模式已初具规模。贺州生态产业园、旺高工业园(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均编制完成了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并从培育生态产业、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持续推进。
1.3.5探索新技术,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在余热、余压利用方面,华润水泥、宏鑫化工等企业利用余热发电年发电量超7000万度;林板行业企业年综合利用农林三剩物量约130万立方米。园区内,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内火电、水泥、啤酒三家企业通过循环每年实现协同效益约3500万元,综合利用石灰石粉约10万吨,粉煤灰约28万吨,脱硫石膏18万吨,蒸汽10万吨;园区间,华润水泥协同利用旺高工业园(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岗石废渣初试成功,现已设立工业固废协同处置项目,该项目实施将有效解决制约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发展的生态瓶颈,促进园区间的大循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1.4建立节能监督管理制度,构建节能数理分析模型
“十二五”,贺州市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管理负责人备案制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能源审计制度;实施工业节能工作季度检查分析会制度、工业能源消费情况按月通报制度、超耗企业挂牌督办工作制度等。严格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对标活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为做好工业节能预测预警调控,强化用能管理,针对某县区、某行业、某企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增加值增长速度对全市规上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拉动量、贡献率等关联关系的测算,重点企业历年的单位产品产值能耗、产品能耗、度电产值等分析比较,整理出了一套含计算公式、图形表格的数理分析模型。
1.5构建节能监察体系,“互联网+”促能效
贺州市级节能监察中心于2010年成立,并在2013年实现市县(区、管理区)两级节能监察中心全覆盖,建立了节能执法工作机制。2015年,建成“贺州市工业节能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和SaaS模式开发,利用云计算技术,把互联网上可利用的硬件资源整合起来,可处理众多节能企业的海量能源数据,实现快速访问平台数据的功能;利用Hibernate的核心接口技术,加速数据的封装和事务控制;采用数据异地备份、加密技术、系统跟踪技术、角色划分等技术来有效的保证整个平台的安全;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流物理模型软件化,通过对其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处理分析,为能源管理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服务。
2 “十二五”工业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节能呈现负值
2015年,贺州市火电、水泥、钢铁、铝光箔四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6%,其中火电行业占54%;2013年所占比重更大,四大高载能行业占92%,其中火电行业占70%。导致虽然新增项目能耗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原有项目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但最终因权重过大,杠杆作用明显,结构节能不仅未起到应有的节能贡献,反而给贺州市工业节能降耗带来巨大的压力。
2.2节能管理人才极度匮乏,节能宣传培训不够到位
一是企业节能机构不健全,人才数量不足,部分企业直接由会计担任能源统计员及能源管理负责人,也没有相关的能源管理机构,绝大部分能源管理负责人不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更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人员换岗频繁,水平参差不齐,至今尚未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交流顺畅、适应需要的企业节能人才队伍。政府部门节能管理人员也相当紧缺,大部分人员也未经过全面系统的节能政策、技术经济培训,难以适应繁重复杂的节能管理任务的需要。二是因受人力、财力限制,仅能通过节能宣传周、季度会议或以转发文件方式向企业宣贯节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产业政策及推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3 “十三五”工业节能的工作对策
3.1继续严把项目准入关,狠抓协调服务促项目投产
在工业项目引进上,严把“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出效益、前景预测”六大关口,对达不到要求和标准的,坚决不予引进。项目引进后,要全力抓协调服务,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避免因建设周期太长,新旧政策、标准的变更,导致项目还没有投产就面临被限制、被淘汰的尴尬局面,给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工作带来困难。
3.2传统新兴双线并重,共同促进结构节能
“十三五”,通过常规的技术改造来进行技术节能的空间将逐渐变小,而结构节能潜力非常大。贺州市应紧紧围绕做优传统产业及做大新兴产业两方面做好结构节能的大文章。一是以电子铝箔为核心,加快“精铝——电子铝箔(铝光箔)——电极箔——铝电解电容器——电子元器件及相关产品”循环产业链相关项目的引进落地投产。目前,桂海铝业已试产运行、日轻桂银正点火调试,年内要全力推进吉光电子、桂东电子迁建扩能升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引进产业资本项目,争取与国内外铝产业知名企业如新疆众和、日本JCC、日本NCC、欧洲BECROMALL等合作,共同打造铝产业链,扩大高纯铝和电子铝箔的产能,并在现有中高压电极箔基础上向高压电极箔方向发展,生产高级电解电容、超级电解电容。二是做优做强钢铁产业,依托现有工艺技术、产业基础,引进高速线材生产线,开发角钢生产线、带钢生产线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发展机电一体化成套产品,重点是精密铸锻件、数控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和专用高效机床等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同时,加强废渣、余热余压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钢铁产业循环绿色发展。三是做大做强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两大千亿元产业,建立深化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的机制,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促进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深度,力争到2020年两大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四是加快风电项目建设。“十二五”贺州市已获得核准的风电项目总规模达59.1万千瓦,已并网发电有富川龙头风电场一期的4.95万千瓦,应尽快理顺各方关系,解决在建电场并网发电问题。同时,加快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49.65万千瓦及正在测风的风电项目31.15万千瓦的开工建设。力争“十三五”装机容量达139.9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优化贺州市能源结构。
3.3 转变节能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节能效果
一是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2012年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到“十二五”末,万家企业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要求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持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截止目前,贺州市“体系”建设工作还没有零的突破,加快推进体系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企业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有利于企业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可实现能源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企业节能降耗的目标。二是尽快启用“贺州市工业节能管理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工业节能新局面。在监管端,“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可实现对贺州市工业企业能源与节能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实现能源在线监测管理功能,为工业主管部门各级领导提供直观、简明、快捷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以图形结合报表的形式实现能耗数据的对标分析和同比分析,实现标准预警和历史对比预警,及时发现整体能耗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充分做到高效节能、高效发展的目的。在企业端,平台通过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耗能分析、电力质量分析、实时监测管理、能效管理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对标分析、能耗优化分析、能量优化分析等功能,便于企业“对症下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工业节能软实力
宣传方面,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节能标准和节能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依法用能、合理用能,提高企业节能意识,主动开展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增效;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力度,为企业节能减排指明方向。培训方面,政府还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定期面向部门及企业节能管理者,围绕工业节能、技术经济等方面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系统培训,提高部门及企业节能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使其肯干、能做。而对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及生态化改造、生态设计等薄弱环节的专题培训,要聘请有实力的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把培训课堂开到园区、开到企业,进行地毯式培训,把问题讲懂讲透,使企业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调动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众人拾柴火焰高”,节能工作政府、企业、节能服务机构缺一不可,加强相互沟通协作,共促节能工作更上一层楼。
4 结语
地址:广西南宁市桃源路82-1号广西水电科学研究院7楼710-712-714室
服务热线:0771-2818003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西节能》杂志
桂ICP备16003653号